省高校网络理政平台 2025级新生录取查询 继续教育报名入口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题网 网上办事大厅
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学单位   •  音乐学院   •  院系新闻

乐绘终章|第二届“影乐人声”杯民族、美声声乐比赛今日圆满落幕

2025-11-05  点击:[]

  2025年10月29日和10月30日,连续两晚的盛况在艺步楼112上演,音乐学院第二届“影乐人声”杯民族、美声声乐比赛决赛在此隆重举行。莅临现场的嘉宾有学院党委书记李兵,学院党委副书记贺贝,本次比赛民族组评委则是由学院教师朱明敏,张茜,李纪欣,郑文婷,杨冰洁,张孟翕担任学院教师龚寅甲,陈梦缘,徐斌豪,张媛羚,帅双双,金子涵则担任本次大赛美声组评委。

 

此次比赛紧扣民族美声专业学子成长需求,以“以赛促学”为核心构建良性竞技氛围既通过赛事比拼驱动大家主动钻研发声控制、咬字归韵等专业技巧,在“比、学、赶、超”中打磨演唱硬实力,又引导学子深挖作品中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让“赛”成为连接理论认知与艺术实践的桥梁,真正实现“以赛带练、以练助学”,同时为学子培育舞台表现力、音乐审美等全面综合素养提供支持,搭建专业级能力展示场景,为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增添艺术厚度,更以正向引导带动大家在传承民族声乐文化中争当新时代青年典范,让青春活力在歌声中绽放,让独特艺术风采与文化担当同频共振。

筹备团队历经数月精心打磨,从方案制定、评审标准细化到后勤保障,每一环均细致落实。参赛选手从初赛的实力初显、同台竞技,到复赛的白热化较量、细节比拼,竞争层层升级。经专业评审从音准、技巧、台风等维度严格评定,民族组与美声组各有八位选手突出重围,凭借扎实功底与应变能力,成功晋级决赛。

 

决赛舞台上,选手们尽显充分准备:赛前便反复打磨作品细节、调整演唱状态,登场时台风稳健从容。他们以精湛的演唱技巧为基,将深情与热忱融入每一句唱腔,或婉转诠释民歌韵味,或激昂演绎歌剧片段,亦或灵动展现山歌风情,多样曲目的精准把控与饱含情感的演绎,既彰显了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更让声乐演唱的丰富多样性得以充分呈现。

每位选手演唱完毕后,还需现场随机抽取题目,完成视唱与专业理论知识考核环节。这一环节的设置并非单纯的才艺补充,而是对选手专业功底的深层检验。它打破了“仅以演唱论高下”的单一维度,从“实践演绎+理论支撑”双层面,全面丈量选手的专业积淀与临场应变能力,更让赛事的专业深度与考察广度得到进一步彰显。

   本次大赛在视唱与专业素质环节后,点评环节精准聚焦专业提升:视唱环节由陈大勇老师负责,他针对选手即时音准、节奏处理及情感快速代入能力,既肯定临场亮点,也指出细节优化方向,为选手提供直接且实用的指导。

专业素质环节则按组别细分点评,民族场由刘路露老师点评,美声场由张孜老师点评。两位老师均结合选手答题情况,精准点出知识掌握的优势与薄弱点,还为选手延伸知识面,助力选手深化理论认知。

赛后,郑文婷老师与龚寅甲老师分别针对民族组、美声组的表现展开专业点评,既肯定选手亮点,也给出针对性改进建议。

 郑文婷老师首先肯定本届比赛氛围优于上届,选手整体表现的完整性有明显提升,并鼓励同学们多走出校园参与赛事,直言“你们具备这样的实力”。她还重点点评多位选手:赵乙燕同学能驾驭高难度曲目且整体完成度高,她提醒其注意把控“心里的节奏”,并建议所有选手在两首歌的间隙放松准备,“自己准备好了再向评委示意,大家都会等你”。林昌泽的舞台松弛感强、感染力足,能带动观众情绪,也让老师感受到他对舞台的热爱,但需注意“松而不散”。最后她还提醒参赛选手“唱歌既要动情投入,也要带着三分理智”

 

 龚寅甲老师则先肯定大家的舞台呈现与优点,再聚焦需改进的方向。他提到部分选手因紧张,与艺术指导的合作出现小瑕疵,建议“无论舞台上遇到什么问题,要立刻忘掉错误,专注后续演唱,别让失误影响状态”,并强调赛事的目的是“锤炼自我,而非单纯以打分论高下”。同时注意到部分选手舞台上眼神游离,建议大家紧盯一处,让状态更集中。最后他鼓励选手,相信大家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能有更出色的表现,感谢所有人的精彩呈现。

 

在严谨公正的评判流程中,评委团从演唱表现、技巧把控、情感传递及考核环节表现等维度展开综合评定。最终,经多轮专业比拼的层层筛选,本次比赛的优胜者顺利产生。这份结果既是对选手们连日筹备、刻苦打磨的回馈,更是对其专业功底与综合能力的有力佐证。

 

民族组

金奖:赵乙燕

银奖:袁将轩  铜奖:汪琮坤

优秀奖:王兰 杨佳佳 林昌泽 格绒志玛 祝西佳

 

 

 

美声组

金奖:何成琳

银奖:樊诗琪 铜奖:余书家

优秀奖:黄钰婷 张佳熙 张力文 穆扎帕尔·木合塔尔 岳悦

 

 

本次“影乐人声”杯声乐比赛已圆满落下帷幕,它不仅践行了音乐学院“以赛育人”的初心,彰显对学子专业成长与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视,更以专业竞技为校园文化注入鲜活艺术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以这类赛事为平台,为学子搭建深耕专业、突破自我的舞台,既助力其夯实能力、积累成长经验,也持续推动校园文化向更富内涵的方向发展,让赛事成为连接人才培育与文化繁荣的纽带。

 

文字:姜帆

图片:陈虹钢 杨建睿

编辑:杨世雅 姜帆

责审:贺贝

终审:李兵

出品:音乐学院

 

上一条:中国声乐多样性教学实践研习分享会
下一条:音你而来 唱响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