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15:00,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音乐厅内师生云集,由国际创意学院主办的“‘以生为本’施教策略:提升参与度”学术讲座在此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特邀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Dan Malotky及格林斯伯勒大学国际交流项目主任Paula Wilder参加,其中资深英语教育专家Paula Wilder担任主讲,通过理论解析与实例结合,为听众带来了一场关于创新教学模式的深度分享。国际创意学院副院长何瑛,英语教学部副主任仪雪,办公室主任何慧珍,学院教学督导,教研室负责人等学院教师参加。

国际教育专家领衔 数据赋能教学实践
Paula Wilder现任美国格林斯伯勒大学国际交流项目主任及TESOL硕士项目教师,拥有丰富的国际教学和项目开发经验。她曾于哈佛大学英语语言研究所任教,并两度被任命为美国国务院英语语言专家,赴越南、斯里兰卡开展教学支持工作。讲座中,Paula Wilder以详实的数据为支撑,揭示了学生参与度与教学成效之间的强关联性。

多元策略激活课堂 互动讨论深化学习
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Paula Wilder系统介绍了八种创新教学策略:
1. 小组协作与结对学习(Small groups/ Pairs):通过角色分配与任务驱动,激发团队创造力;
2. 辩论与专题研讨(Debate/ Panels):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即兴表达能力;
3. 市政厅会议与圆桌讨论(Town Hall Meetings/ Round Table):打破传统师生界限,鼓励平等对话;
4. 鱼缸式讨论法(Fishbowl discussion):内圈深度研讨、外圈观察学习,实现双向知识流动;
5. 哈克尼斯讨论法(Harkness discussion):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深度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Paula Wilder特别演示了“哈克尼斯讨论法”的实操流程:将在场的所有师生围成一个圈,以开放式问题为起点,鼓励参与者通过提问、反驳与补充逐步深化讨论。

现场反响热烈 师生共话教学革新
此次讲座现场互动热烈。不少教师反馈,“哈克尼斯讨论法”等策略为教学设计注入了新灵感,而学生们则表示:“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我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