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吒2》 海报)
当《哪吒2》中陈塘关废墟的震撼画面席卷银幕,观众或许想不到,这场"毁灭美学"的起点,竟始于川影课堂里的白纸黑线……作为《哪吒2》前期制作的模型艺术家,何霁萤学长通过模型搭建与布置,将饺子导演分镜线稿中的陈塘关废墟、龙宫等场景从线稿转化为3D模型,为影片注入灵魂。今天,我们将通过他的视角,解码《哪吒2》经典场景的诞生。
从分镜线稿到3D场景:学院实训如何“预演”哪吒战场!

(何霁萤3D模型作品)
在《哪吒2》中,何霁萤参与的场景预演环节,正是动画制作的关键起点。导演的分镜以简单的线稿呈现后,他和团队需要通过模型布置快速还原场景雏形。这一过程,与学院课程中的模型建模、剪辑拍摄等实训课程高度契合。


(在校实训中的何霁萤和作品)
“学院老师常布置小组共创项目,比如模型建模、剪辑拍摄任务等,这些经历让我在《哪吒2》中迅速适应了团队协作。”学长提到,学院课程不仅教授知识,更通过实战培养了完整工作流程意识,这正是动画行业的核心能力。

在《哪吒2》制作过程中,何霁萤和团队接到了一个颇具挑战的任务:将分镜中的龙宫模型从纸上跃然成3D立体。团队在协作时一度被模型制作的复杂细节“卡住”。关键时刻,学院课程中打磨的模型制作技能派上了大用场,难题如春风化雨般迎刃而解。“龙宫模型“地狱级”打磨?学长:多亏老师当年的“魔鬼作业”!

(动画专业课堂实训)
《哪吒2》由国内知名动画公司可可豆制作,其严谨的制作流程让何霁萤感触颇深。“龙宫模型的每一处细节都需反复打磨,相关的场景搭建和渲染工作每一个流程都具有不小挑战性。可可豆的老师们把控严谨到丝丝入扣,这和学院老师扣我作业细节的样子一模一样!”学院课程中的模型建模小组作业与《哪吒2》的工作流程高度对应。何霁萤回忆,学院的小组项目中,常与同学分工完成建模、渲染、整合等环节,大家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正是这些经历,让我在《哪吒2》团队中无缝衔接。”
通宵赶工VS通宵作业?动画人的热血从未改变!

(何霁萤作品)
“最难忘的是和团队一起熬夜的日子,大家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推敲,这种纯粹的热忱,和学院里通宵赶作业的劲头太像了!”何霁萤说。学院项目中的“Deadline压力”和“创意碰撞”,早已为影视动画的学子们埋下了职业动画人的精神基因。
深夜的工作室里,键盘敲击声与鼠标点击声交织成专属于动画人的夜曲。何霁萤和团队成员们围坐在电脑前,屏幕上闪烁着龙宫的3D模型。模型改了又改,始终不满意,细节再三斟酌反复修改,讨论声此起彼伏,偶尔灵感迸发爆发欢呼。这种为梦想拼搏的氛围,让每一个夜晚都充满了无限可能,仿佛下一秒,就能创造出下一个经典画面。
学长划重点:想进动画大厂?这几条经验必须“焊死”!

(何霁萤)
1. 夯实基础:剪辑、建模、渲染等课程是动画人的“武器库”,务必扎实掌握。2. 拥抱团队: 多参与学院小组项目,主动担任组长或核心执行者,积累实战经验。3. 拓宽视野:“动画不仅是技术,更是叙事艺术。”文化课与通识教育能赋予作品更深的内涵。4. 生涯规划:以兴趣作罗盘,天赋为燃料。选对航道,沉下心航行。

截至目前,《哪吒2》全球票房已突破120亿,哪吒携手敖丙成为首部闯入百亿电影俱乐部的中国电影。未来,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中国电影一步步往前,走进世界视野。

何霁萤和众多川影学子的加入,为影片贡献了属于川影的独特力量,也用实力证明了学院教育的“硬核”价值——从课堂到银幕,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闪耀。未来,我们也期待更多动画学子带着学院的烙印,在动画世界中留下自己的名字,书写属于自己的光影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