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学院有这样一门课,不仅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更有“硬核”的实操技能。课程设立4年以来,完成的大量作品、获奖无数,课程团队更是凭借强硬的“内功”取得众多亮眼成果。想蹭课的朋友抓紧了,今天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 这门超级“能打”的课程——《视频专题报道》。
01课程简介
《视频专题报道》课程首次设立于2021年,是新媒体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大三年级的必修课。课程通过海量专题视频案例的深度解析,掌握视频报道的核心逻辑,建立视听新闻的符号系统与表达方式。课程分为理念篇、技能篇和技术篇,不仅要求能讲好一个“能打”的故事,还要求同学们能够掌握从策划、制作到运营的全流程技能。在AIGC浪潮浪潮涌动的今天,课程还特别融入了AI技术的应用,深度思考技术与人文的关系,技能与视野双提升。
02 输出一批能“打”的作品
课程设立4年以来,完成的大量作品、获奖无数。
《彝梦越山河》获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短视频单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佳作品;四川省广电局2024“神秘蜀韵 百部川扬”年度优秀作品

《彝梦越山河》获奖证书
《川韵扬辉》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广西党委宣传部指导的第六届网络视频大赛网络人气作品奖;

《川韵扬辉》视频封面
(图片)
《川韵扬辉》视频截取画面(部分)

《川韵扬辉》获奖证书
《你美式吧堡》获艺蕴中国艺术教育创新成果导演银奖和编剧银奖;


《你美式吧堡》视频截取画面(部分)

《你美式吧堡》获奖截图
《百年浮生》获第三届“智慧杯”微电影综合评审一、二等奖等;想必大家对《彝梦越山河》已经很熟悉了,但是背后的选题可以说是“苦难重重”。

《彝梦越山河》视频封面
“最开始是想拍关于新旧书店对比的专题,结果跑了10多家书店,没有一家同意”,团队无奈放弃后,在抖音上刷到一条关于5633次绿皮火车可以运输山羊的视频。
“当时这个视频火了,团队去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也看到了很多背后的故事,我们一拍即合决定做这个选题”。
拍摄过程中,随着对凉山州的了解不断加深,团队更加确定这个选题的价值,“虽然一开始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策划中预期的‘线人’也迟迟不能找到,大家都很崩溃,但是咬牙坚持下来,我们认识了很多彝族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片子的拍摄”。
“专题片的制作有的时候可能就是这样,创作者的视点很重要,找准人物、找准选题,至于最后有没有落点,可能就得看运气了。”
03修炼一门能“打”的课程
课程设立以来,曾先后参与中国传媒大学、字节跳动等合作专业课程《短视频剪辑创作》,并上映官方课堂,播放量70w+;和无忧传媒、暮光映画、劲浪体育三大企业长期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实习和联合比赛等方式“三联合”模式,把课堂搬进产业,把技能训练走向实战化,“这样的硬核合作模式能够让课堂和行业一线零距离接触”。
2024年,课程凭借相关建设成果成功立项四川省应用型品牌课程。要如何真正修炼成为一门能“打”的课程,团队接下来还有很多重困难要一步步突破,“提升课程对于技术和人文的关注度,完善团队全流程实践机制,拓展和ai技术结合模式,拓展课程边界和更多专业跨界融合,是团队接下来要重点建设的方向”。